图为邮储银行安庆市分行工作人员在田间地头帮农户解决春耕资金需求。 (资料图片)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于2月13日发布。文件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提出推动金融机构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具体要求。
金融业如何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服务粮食生产,做好“三农”工作,打通痛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经济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竞彩推荐(www.99cx.vip)是一个开放皇冠体育网址代理APP下载、皇冠体育网址会员APP下载、皇冠体育网址线路APP下载、皇冠体育网址登录APP下载的官方平台。竞彩推荐上竞彩分析专家数据更新最快。竞彩推荐开放皇冠官方会员注册、皇冠官方代理开户等业务。
增加乡村振兴贷款投放
农村金融一直是金融服务中的短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需要不断探索创新金融支持乡村建设的有效方式,推动金融活水流入乡村。如何完成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推动金融机构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的要求?
“从‘量’上看,各银行要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保证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确保涉农信贷供给与涉农融资需求相匹配。通过各类监管政策,引导、激励银行将信贷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提升农村金融供给。”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
目前,监管部门对各类银行涉农贷款增速作出了具体要求。对于大中型商业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的通知》,将涉农贷款增速的要求拓展到了所有大中型银行的范畴,2022年又明确“农业发展银行、大中型商业银行要力争实现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本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目标”。监管部门还逐年提出了普惠性涉农贷款的差异化考核目标,并通过监管办法的形式将涉农贷款考核指标制度化。对于农商行,银保监会在《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强化治理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中对农商行“服务本地、服务县域”和“回归信贷主业”提出了具体的数值目标。
从“价”上看,鲁政委认为,要鼓励银行对涉农贷款设置更为优惠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并运用各类结构性政策工具,确保各类涉农主体获得“足量价优”的信贷供给。一方面,通过设置涉农贷款优惠利率,有效降低农村经营主体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支农支小再贷款等结构性政策工具,有效降低中小银行涉农信贷投放的资金成本,引导银行降低涉农贷款利率,更好发挥货币政策的“精准直达”作用。如人民银行进一步提升了支农再贷款的额度和投放力度,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降低涉农贷款融资成本。涉农贷款“量”的增加也进一步推动涉农贷款利率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