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街参考 · 出品
作者 | 林默
最近,元气森林搞了件大事——把“气”字给改了。
没错,就是包装上最大的那个“气”字,那个你在货架上,一眼就能认出元气森林的符号。
这种操作,没有点儿勇(洒)气,是干不出来的。
毕竟,这个气字,是元气森林最鲜明的品牌标签,也是消费者关联产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与改变标签同时发生的,是好一阵子都甩不掉“山寨”的质疑,这波操作不仅让老粉迷惑,连我等吃瓜群众都忍不住想问:“你们咋想的?!”
失去“気”,会不会伤了元气森林的元气?或许我们能从它的产品逻辑中找到这个答案。
1
在饮料赛道,第一个把美学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心里的玩家,是可口可乐。
今天看起来如中年人一样温顺的可口可乐,最初作为烈度酒的替代品,是踩着美国的禁酒令逆袭的。
当年的山寨抄袭者如今天一样踊跃,市场打开后,山寨产品立马从配方到名字致敬了个遍。然鹅,都失败了。
为啥?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主导可口可乐营销的弗兰克·鲁宾逊,用当时流行的斯宾塞字体设计了品牌标识,并且在四处投放平面广告,给消费者洗了一波又一波的脑。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可口可乐的包装设计改过很多次,但始终都保留着斯宾塞字体、曲线飘带和经典红,这些由简洁色块和符号形成的可口可乐独特的美学,深深刻在消费者脑子里,至今无法被超越。
放眼国内,提到独特美学,必定绕不开椰树椰汁。
在那个饮料包装没有想象力的时代,椰树椰汁完成新品研发时,美工恰恰好辞职了。这没有难倒一个创业者,品牌的创始人王广兴亲自上手做了设计,毫无保留地把产品特点一股脑儿写了上去,毫无架子地选用了当时贴满大街小巷的征婚广告风。放在1998年,这种设计是流行的、时髦的。
即使后来,消费者嫌弃它堆砌的色块丑、土味、辣眼睛,但也不影响它成为花花绿绿产品堆里“最靓的崽”,这么一想竟还算清新脱俗挂的呢。
后来,国产饮料开始有了审美追求,它们也仍痴迷于在色彩上卷了又卷。当时最典型的做法就是给包装做加法。加点插画、加点色块、再加点文案。星座瓶、台词瓶、歌词瓶......都是红过一时的设计。不过,都是“一时”。
事情在2016年——元气森林出现的这一年起了变化。彼时,少有饮料会选择纯白色的包装,超市的货架上挤满了五彩斑斓的饮料瓶,几乎所有品牌都还想整一件马甲穿穿,艳压货架下其他小婊砸。
电报群声明:该文看法仅代表作者自己,与www.allbetgame.us无关。转载请注明:元气森林VS椰树椰汁,谁更懂饮料美学